道德宣傳者們就制定社會責任標準SA8000展開了一場熱烈討論。他們認為這一標準的出臺是管理主義的體現。一些非政府組織(如NGO)重申了這一論點,他們認為SA8000的制定,正迎合了組織界和社會關注的焦點。另一方面,具有傳統觀念的審核員則認為該標準偏離了社會核心問題,實際上只是針對社會的表面現象而提出的。事實上這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均帶有偏見,這些熱心者并沒有正確理解和把握SA8000真正的內涵和制訂目的。正確的理解是管理者應將SA8000作為道德管理實踐的綜合工具應用于組織的管理體系中。
社會道德責任標準自1997年問世以來,受到了公眾極大的關注,在美歐工商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專家們認為,SA8000是繼ISO9000、ISO14000之后出現的又一個重要的國際性標準,并遲早會轉化為ISO標準;通過SA8000認證將成為國際市場競爭中的又一重要武器。有遠見的組織家應未雨綢繆,及早檢查本組織是否履行了公認的社會責任,在組織運行過程中是否有違背社會公德的行為,是否切實保障了職工的正當權益,以把握先機,迎接新一輪的世界性的挑戰。組織年度報告和公司宣傳冊中關于道德責任的陳述逐年增多,這一現象表明,管理與社會責任相結合的需求日益增大。盡管許多組織在運營中并無不道德行為,但卻無從評判。而今天,組織行為是否符合社會公德可以根據該組織與SA8000要求的符合性予以確認和聲明。
什么是社會責任管理體系:
社會道德責任標準:簡稱SA8000--世界上第一個社會道德責任標準是規范組織道德行為的一個新標準,已作為第三方認證的準則。SA8000認證是依據該標準的要求審查、評價組織是否與保護人類權益的基本標準相符,在全球所有的工商領域均可應用和實施SA8000。
社會責任管理體系主要涉及的內容:
1)童工:企業必須按照法律控制最低年齡、少年工、學校學習、工作時間和安全工作范圍。
2)強制雇傭:企業不得進行或支持使用強制勞工或在雇傭中使用誘餌或要求抵押金,企業必須允許雇員輪班后離開并允許雇員辭職。
3)健康安全:企業須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對可能的事故傷害進行防護,進行健康安全教育,提供衛生清潔設備和常備飲用水。
4)聯合的自由和集體談判權:企業尊重全體人員組成和參加所選工會并進行集體談判的權利。
5)報酬:工資必須達到法定和行業規定的最低限額,并在滿足基本要求外有任意收入。雇主不得以虛假的培訓計劃規避勞工法規。
6)差別待遇:企業不得因種族、社會地位、國籍、傷殘、性別、生育傾向、會員資格或政治派系等原因存在歧視。
7) 懲罰措施:不允許物質懲罰、精神和肉體上的壓制和言詞辱罵。
8)工作時間:企業必須遵守相應法規,加班必須是自愿的,雇員一周至少有一天的假期。
9)管理體系:企業須制定一個對外公開的政策,承諾遵守相關法律和其他規定;保證進行管理的總結回顧,選定企業代表監督實行計劃和實施控制,選擇同樣滿足SA8000的供應商,確定表達意見的途徑并采取糾正措施,公開與審查員的聯系,提供應用的檢驗方法,并出示支持的證明文件和記錄。
SA8000作為第三方審核認證的準則,能夠用于組織的合格評定,從而證實組織與標準要求的符合性。同樣,還可以依據SA8000開展第二方審核,對公司分供方的供應鏈進行審核。
各個地區的社會責任審核方式不盡相同。除傳統的現場證據審查外,還要調查雇員、管理者以及組織所在社區的代表的觀點。審核員要與審核對象會談交流,權衡主觀陳述和事實,審核的客觀證據是依主觀陳述和事實調查為基礎的。
審核員現場遇到一些情況體現了社會責任在審核的特點。如在一些工廠常常會遇到一些小青年頂替其嫡生姐姐或哥哥,從而違背法定工作年齡的有關規定。
對服務業的簽約要全面進行審查,應將事實陳述和證據與簽約合同加以對比核實,確保不存在對工人的強迫和壓制的行為。例如廠方要求工人住在工廠,但住宿條件惡劣,與家庭隔離、活動空間極其擁擠,須加強規范。
審核員須以非常嚴謹的態度和超乎尋常的努力,確保能夠獲取可靠、有效的信息,而不是歪曲了的個人陳述。社會責任審核要依據當地的規范和標準檢查與評測證據,以保證最終審核評定正確有效。例如在遠東地區可以接受的住宿標準為一個房間容納6到8個床位,床鋪為金屬框架上搭一個木板作為睡鋪,其盥洗設備必須滿足隱蔽、隔離和清潔等基本要求,這一點與發達國家的要求大體相同,但該地區的其它條件和要求的標準與倫敦和紐約的要求則相差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