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分級認證證書
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等級作為制造業智能制造能力的體現,即成熟度等級越高企業智能制造能力就越強,同時也是成熟度評價模型的基礎。根據對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等級概念的理解,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等級是一個組織或企業在一定條件下,運用適當管理措施實現其智能制造的能力的高低。通過第二章對幾種較為著名的成熟度模型進行比較,認為軟件能力成熟度模型(SW-CMM)的五級模型結構較為緊密,連續性較強,因此將智能制造能力劃分為已規劃級、規范級、集成級、優化級、引領級五個成熟度等級。
已規劃級:在此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等級上的企業已經開始計劃實施智能制造,認識到數據庫建設對于提升制造能力的重要性,在某些核心制造環節實現信息化,開始注重對生產數據的記錄和監督,著手構建智能制造系統架構,然而只處于規劃層面上,并沒有真正達到智能制造的門檻。
規范級:在此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等級上的企業已制定實施智能制造計劃,邁入智能制造階段。在制造過程的某些核心環節開始應用智能設備和智能技術,產品質量有所提高;建立了需求供應實時數據庫,對客戶需求及時反應,提高客戶滿意度;成本數據及時記錄監督,提高了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建立了核心環節的數據庫,實現工藝流程數字化。
集成級:企業若達到集成級水平,說明對智能制造的關注點已經轉移,主要是從單項環節的數據庫建設轉移到各環節數據庫集成上來,企業完成了關鍵環節的數據庫集成,實現了企業內部信息資源之間的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
優化級:處于這一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等級上的企業實現了企業內部設計、生產、銷售等各環節各部門之間的縱向集成,也實現了與企業外部市場、供應商、經銷商、終端客戶等節點之間的橫向信息集成與共享,對采集到的各項數據進行匯總分析,對各種系統進行不斷優化。
引領級:這是發展智能制造的最高級別,處于這一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等級上的企業已經實現人與設備的互聯互通,大數據、網絡化平臺等智能服務平臺已經建成,智能制造的各個環節之間實現資源共享及數據橫向縱向集成,員工已具備熟練使用智能設備的能力,智能設備用于設計、生產、銷售的全過程,設備可根據需求變化自行調整。企業的智能交付速度控制能力、智能成本控制能力、智能質量控制能力等各項智能制造能力均達到很高水平,企業已成為該行業智能制造的基準。